- A+
76713#本讲认为,与PX项目相比,殡葬厂、垃圾处理厂具有哪一特征?()
A#规模效益
B#竞争性
C#收益性
D#公益性
76713#在我国发生的安全事故中,死亡人数达到多少人时,属于特别重大安全事故?()
A#8人
B#10人
C#3人以下
D#30人
76702#本讲认为,下列()属于中石化青岛输油管道泄露爆炸事故企业层面的原因。
A#没有做城市公共安全规划
B#隐患排查不彻底,未能发现泄漏处管线腐蚀点
C#城市应急管理的系统的规划有问题
D#事故发生地段规划、建设情况混乱
76714#蝴蝶效应是哪个国家的气象学家在1963年提出来的?()
A#德国
B#英国
C#法国
D#美国
76703#根据本讲,2015年5月29日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入开展(),切实消除隐患。
A#风险防控
B#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C#安全生产
D#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76727#公众质疑:有的人同在一个城市可以买豪车,有的人开普通的车,而有的人没有车;孩子想出国就出国、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网上炫富等等。而却有很多人现在家庭的生活还难以为继,遇到重大疾病就感觉到很困难,生活很艰巨。这些现象使得总书记提出()。
A#经济发展
B#全力扶贫
C#政府作为
D#全力合作
76724#我们拥有庞大的互联网的群体,网民就是公众,网民代表了一个国家 ,也代表了社会的中间力量、青壮年、甚至一部分老人,它覆盖的范围非常广,所以说我们从网民就可以看到社会的()。
A#舆论导向方向
B#技术支持
C#经济发展力量
D#主体力量
76723#到今天为止使用互联网网民的人数规模已接近()亿。
A#6
B#7
C#4
D#5
76732#()是舆论引导与信任修复的基石。
A#技术水平
B#制度设计
C#人
D#舆论导向
76711#在张家村拟建一座核电站,该项目引起了周围民众的恐慌,该种恐慌在本讲中被称为哪种症状?()
A#急性焦虑症
B#慢性焦虑症
C#恐核症
D#恐水症
76720#在经历了一次危机之后,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产生了怀疑,不仅有怀疑也有批评,甚至还有其它衍生问题。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需要去考虑()。
A#立即着手工作面对即将到来的危机
B#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公众给予的怀疑和批评给予立即回复
C#对公众的怀疑和批评避而不答
D#在危机发生的时候,我们究竟面临哪些挑战
76708#本讲提到,()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A#从业人员
B#政府
C#生产经营单位
D#企业主要负责人
76713#小王去某整形医院做隆鼻术整形,手术失败,造成小王毁容。二年前,小王在百度上搜到该医院的信息,此事件在网上迅速发酵,引起公众恐慌,该事件和本讲中哪件事件属同一性质?()
A#李天一事件
B#雷洋事件
C#三氯氰胺事件
D#苏丹红事件
76701#本讲认为,做好安全生产或安全防控工作,首先要了解的就是()。
A#消极影响
B#不确定性
C#目标
D#风险
76715#一杭州网友在网上传播了日本8.13大地震,造成核泄露污染海水,食盐不能吃的消息,引起抢盐事件,在本讲中被称为首因效应。首因效应又叫什么?()
A#牛蝇效应
B#花盆效应
C#先入为主的效应
D#拉动效应
76700#根据本讲,我国2007年颁布并实施的()对突发事件做了界定。
A#《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B#《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分工的通知》
C#《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的通知》
D#《安全生产法》
76728#根据本讲,()是舆论引导与信任修复的基石。
A#制度设计
B#技术水平
C#措施手段
D#领导作用
76707#本讲认为,隐患排查工作,首先要加强(),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等同于安全生产事故一并看待。
A#风险管理
B#风险与隐患清单
C#科普宣教工作
D#处置工作
76739#现代化智慧城市建立的基础是()。
A#科技人才
B#高素质公民
C#城市特色
D#公共安全
76737#建构一个城市发展体系过程中,最核心因素是()。
A#训练有素部队
B#领导意识
C#科学指导
D#人的能力
76737#新时代城市安全建设,提供公共服务时首要考虑的是()。
A#设施齐全
B#响应系统
C#公共服务科技化
D#技术装备
76714#本讲提到,现在基尼系数过高,贫富差距较大,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社会集体焦虑,通过哪种措施可以改善人们的心理感受?()
A#城乡医保同筹制度
B#廉租房制度
C#提前退休制度
D#调节分配制度
76713#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造成了公众心理恐慌是由于现场存放着哪些物品?()
A#玩具
B#氰化钠等危化品
C#汽车
D#电子产品
76715#某地要建一座核废料处理厂,为防止出现公众心理恐慌,必须要办理哪种手续?()
A#土地规划手续
B#土地证
C#社会稳定性风险评估
D#建筑施工手续
76731#构建一个城市的安全体系,其目的是()。
A#预防风险
B#减少成本
C#控制舆论
D#便于治理
76724#本来在以前的一个时代,公众可能各方面条件还不错,现在进入市场化经济,到处都需要花钱,买房需要花钱、孩子看病需要花钱、孩子上学需要花钱,在这种情况之下,那么他对政府说:“一开始我不需要花钱的,现在你看,我入不敷出,我经济压力比较大。”那么他在市场经济条件之下更容易产生对政府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主要来自于()因素。
A#间接因素
B#舆论因素
C#直接因素
D#心理因素
76707#()第22条,明确提出来,所有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本单位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A#《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B#《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分工的通知》
C#《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的通知》
D#《安全生产法》
76709#本讲提到,()是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亮点之一。
A#强调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
B#强调隐患治理与上报
C#强调预防为主,增加隐患排查治理等制度
D#强调制定安全隐患登记表
76730#东黄爆炸事件,总书记在现场提出的方针是()。
A#建设明渠
B#减少不确定性
C#明确部署
D#党政同责
76723#面对危机过程中,如何减轻损失和损害的情况下更好地维护公共部门的形象,改善公共部门的工作,以推动政府工作的深入和完善,甚至政府公众的诚信?这个契机是()。
A#媒体导向
B#政府信任修复
C#政府信任
D#公众的怀疑和批评
76750#根据本讲,主要提出了哪些对策和建议?()
A#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B#加强科普宣传教育
C#树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
D#加强安全风险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
76749#美国的全国突发事件管理系统,由哪些子系统组成?()
A#现场指挥系统
B#多部门协调系统
C#公共信息系统
D#交通管理系统
76744#根据本讲,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包括哪些方面?()
A#道路及水上交通安全整治
B#危化品、烟花爆竹、油气管道安全整治
C#煤矿安全整治
D#非煤矿山安全整治
76759#根据本讲,在突发事件中,要化解公众的心理恐慌,要有快速的心理干预机制,这需要哪些措施建设?()
A#专门的应急医院
B#辅助的新闻发言人、新闻发布的制度
C#危机干预的专家团队
D#日常监测预警的手段
76739#根据本讲,应该围绕哪三个主要方面,采取建立简洁实用、融合相通的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平台?()
A#政府端
B#企业端
C#公众端
D#安监总局
76752#在人类历史上,遭受过核打击的是下列哪些地区?()
A#北海道
B#广岛
C#东京
D#长崎
76765#国务办二号文当中明确指出,城市面临的风险特点包括()。
A#自然和人为制造因素相互联系
B#正能量与负能量更替
C#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作用
D#旧社会矛盾与新生社会矛盾相互交织
76779#美国人城市管理过程当中我们可借鉴的经验有()。
A#安全体系单一发展
B#定量化
C#包括日常监管
D#设立评价系统
76760#政府信任危机的原因及分析中,心理因素和比较因素分别包含()。
A#理性思维
B#多维参与
C#心理预期
D#心理挫伤
76774#天津港爆炸事故给我们带来哪方面启示。
A#设计不合理
B#查处力度不足
C#政府与企业联系过密
D#审批环节不到位
76764#发挥好相关政府领导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领导者起到领头羊的作用
B#领导者监管好相关政府部门的工作职责
C#领导者与基层群众要同舟共济
D#当地政府的主要领导者、党委的主要领导者平民化地出现在社区、出现在受灾的地方。
76771#《突发事件应对法》中明确指出的四大突发事件分别是()。
A#事故灾难
B#意识作风风险
C#自然灾害
D#公共卫生风险
76754#本讲认为,要化解公众的心理恐慌,需采取哪些措施?()
A#重视心理安全
B#在宏观层面,构建社会治理体系,提高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C#做好信息公开,建立完善的新闻发布和信息发布制度
D#建立突发事件管理系统和建立快速干预机制
76756#本讲认为,在突发事件中,哪些心理传导的效应会对公众的心理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导致产生公众心理恐慌?()
A#首因效应
B#鲇鱼效应
C#蝴蝶效应
D#羊群效应
76761#全方位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的维度包含()。
A#人
B#管理理念
C#制度设计
D#技术水平
76767#政府信任危机中其他因素可以通过()进行体现。
A#政府自身的行为能力
B#贫富差距的问题异常突出
C#传统的宣传策略
D#政府公信力的缺失
76766#政府信任修复的阶段包括()。
A#工作结构的修复
B#中长期的修复
C#即时性的修复
D#心理的修复
76756#日本重视人的心理安全,在东京都的城市规划设计建设中,要求达到哪些指标?()
A#安定
B#安静
C#安全
D#安心
76760#加强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制度设计指的是()。
A#有直面问题的能力不去回避这些矛盾
B#有一个硬件条件即要参与整个危机事件的处治,了解整个过程
C#有直面问题的能力不去回避这些矛盾
D#有通过直接而来的危机想到后续产生的间接问题
76756#本讲认为,在突发事件当中公众产生心理恐慌的原因是:()
A#公众的知识水平和素养
B#信息发布渠道与干预能力
C#心理传导的效应和谣言等不实信息的传播
D#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以及在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76803#青年魏则西事件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公共危机事件。对于整个社会的监管力是个强有力的冲击。
A#(是)
B#(否)
76814#城市安全管理的一种科学理念是做好准备。
A#(是)
B#(否)
76782#在英国,中央政府专门的部门负责收集风险和隐患。地方政府分析、评估、制定专门的登记册或登记表,向上级政府报告。
A#(是)
B#(否)
76795#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造成约两万人死亡,并发生了严重的核泄漏,日本也出现了很大程度的恐慌,和杭州一样也发生了抢盐事件。
A#(是)
B#(否)
76813#未来在城市新时代的应急管理体系中,应急管理部门将会承担更重要的职责。
A#(是)
B#(否)
76806#在城市的安全规划当中,绝大多数的规划目前已使用了全新的规划方式。
A#(是)
B#(否)
76792#在本讲中提到,现在核电技术取得长足发展,据专家讲,我们用的新一代的核电机组,发生事故的概率已经不足百万分之一。()
A#(是)
B#(否)
76778#做应急管理工作,做安全工作,等到出事之后要加强处置动作。把整个的工作重心是放在处置上。
A#(是)
B#(否)
76794#“首因效应”是传播学的一个概念,其本质是一种“优先效应”又称“第一印象”,或者叫“先入为主的效应”,对公众的心理有非常大的影响。()
A#(是)
B#(否)
76784#对于有些隐患的排查,客观地来看,还有一些技术难点,需要专业知识,还要导入专家制度。同时还要配备相应的技术装备。
A#(是)
B#(否)
76807#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当中,公众对政府及时处置突发事件、保障公共安全提出更高要求。
A#(是)
B#(否)
76812#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来,要加快优化统筹国家应急能力建设,构建统一领导、权责一致、高效的国家应急能力体系。
A#(是)
B#(否)
76791#随着科技的发展情况,对地震灾害的监测和预警的能力已有突破性进展,但完全能够预警还有一定的差距。()
A#(是)
B#(否)
76804#国家反腐所抓的贪污犯法庭上承认:“我再次表示认罪和悔罪”。涉嫌到买官受贿、行贿买官,还有部队的两位前任副主席先后落马被判刑。这些都体现的是政府信任危机中的政府自身行为能力这一原因。
A#(是)
B#(否)
76777#安监总局签发的第16号令中第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A#(是)
B#(否)
76809#一般情况下,旅游的安全水平和这个国家的治理能力是成反比的。
A#(是)
B#(否)
76771#风险对管理的目标,甚至是对整体的目标,都能产生影响。
A#(是)
B#(否)
76783#中石化青岛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中管道泄漏点位于秦皇岛路桥涵东侧墙体外15厘米,处于管道侧面位置。
A#(是)
B#(否)
76794#羊群效应就是从众效应。
A#(是)
B#(否)
76783#本讲提到,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法》第38条新增,对生产经营单位未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的,给予处罚。
A#(是)
B#(否)
76803#政府信任修复阶段的中长期修复是按照危机管理的具体事件划分的。
A#(是)
B#(否)
76799#本讲强调,在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我们要做好事件本身的处置,同时要做好信息管理,要实现信息管理与事件处置的同步。
A#(是)
B#(否)
76780#企业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就是要对辖区内的各类企业调查摸底,就是摸清家底、登记建档、注册入网。
A#(是)
B#(否)
76777#《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十条规定省级和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引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定期进行检查、监控,并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A#(是)
B#(否)
76808#人口的老龄化不会对城市安全管理带来影响。
A#(是)
B#(否)
76797#政府信任指在突发事件后,在社会关系中,公众、非政府组织或社会组织,对政府秉持的信赖状态。
A#(是)
B#(否)
76799#“雷洋事件”是一场典型的公共危机事件,网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和讨论。随着这种舆论讨论的深入慢慢引向了安全管理问题,引向了当事一方的公众所质疑的信任问题,甚至整个政府部门的安全管理问题。
A#(是)
B#(否)
76785#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督促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健全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A#(是)
B#(否)
76781#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切实加强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
A#(是)
B#(否)
76813#风险是指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
A#(是)
B#(否)
